【大石电商】快手投入百亿流量疯狂布局 接下来要到元宇宙卖货
大石电商【电商运营专家】9月8日消息,近日,快手技术团队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推出“快手虚拟工作室助手”。
据了解,快手虚拟演播室助手是PGC(专业内容制作)的虚拟人驱动和播放工具,集成了3D头像和虚拟场景的一站式功能,可以为快手用户提供丰富的特效。 支持多平台直播,帮助用户打造元界直播间。
有了这个工具,用户只要站在镜头前,就可以快速捕捉和识别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,并在直播间的虚拟头像上实时呈现和准确复制,实现零距离 在直播间与观众实时互动。 ,带来更独特的带货体验。
除此之外,快手在这次大会上还分享了很有平台特色的“老铁智播间”,这个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数字人直播及视频制作服务,靠AI驱动生成我们现在在直播间常见的那些虚拟主播。
这并不是快手对虚拟人进行的首次尝试,实际上,快手从去年开始就在虚拟人赛道上频频发力。
去年双11期间,快手便推出了虚拟主播“关小芳”,和她的原型快手小店主播“关芳”一起进行直播带货,1小时的直播首秀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05万,累计点赞量达到了17.2万。
“关小芳”在今年4月还参加了快手“2022新上·磁力引擎特别资源推介会”,作为神秘嘉宾,和快手磁力引擎内容商业化负责人毛海峰进行连麦互动。
上个月,快手还推出了面向虚拟人主播的“V-star虚拟人计划”,这个计划将面向全网引入优质虚拟人,并投入百亿级流量,针对不同虚拟人账号情况定制成长路径,为虚拟人提供冷启及加速成长保障。
目前,这个扶持计划吸引了“狐璃璃”、“机灵小熊猫”、“万一”等众多虚拟人入驻快手,其中狐璃璃更是在40天的时间里就获得了120万的粉丝。
在传统直播间里,主播和观众隔着屏幕进行交流,而在元宇宙直播间里,通过虚拟形象的创建,主播和观众可以在虚拟场景中可以进行更加亲密和直接的交流。
未来,快手虚拟演播助手将进一步应用于电商卖货、虚拟客服、直播互动等场景当中。不难看出,乘着元宇宙这股风,快手正在颠覆以往传统的直播带货模式。
二、虚拟主播成为直播间常客#
在万物都可直播的时代里,虚拟人也走进了直播间进行带货,并渐渐成为了常态。
一般来说,我们在平台上看到的虚拟主播大致分为两种,一种是纯AI虚拟主播,另一种则是真人驱动的虚拟主播。
今年618期间,有超过30家品牌引入AI虚拟主播进行活动营销和直播运营,一些知名品牌都打造了品牌专属的虚拟主播,比如说自然堂的“堂小美”、欧莱雅的“欧小蜜”、花西子的“花小西”等等。
这些虚拟主播大多外形漂亮,表现力强,能够不知疲倦地进行24小时直播,每次到凌晨时,品牌直播间就会交由虚拟主播来代替真人主播进行直播。
然而,AI虚拟主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:虚拟主播的神情动作有限,带货时也只是机械地介绍产品卖点,对于观众的提问无法做出灵活且有针对性的回答,在引导下单的能力上比不上真人主播,所以品牌一般在下午或者是凌晨的冷门时段,才会让虚拟主播进行直播。
而真人驱动类虚拟主播则是通过动作捕捉技术,将真人的动作同步到虚拟人物身上,能够达到实时互动的效果。但真人驱动类虚拟主播造价昂贵,需要更高的人力和技术成本,对商家来说,直接使用真人主播还更加划算。
目前,除了上面提到的快手的“关小芳”之外,各个电商平台都推出了自己专属的虚拟人主播。
去年5月份,阿里推出了超真实虚拟人“AYAYI”,在春节时“AYAYI”作为主理人联合小红书举办了“元宇宙庙会”活动。今年冬奥会期间,阿里又推出了第二位虚拟人“冬冬”,在淘宝直播专场中专职售卖奥运特许商品。
京东也在今年2月推出了美妆虚拟主播“小美”,“小美”不断亮相YSL、欧莱雅、科颜氏等大牌直播间进行带货。
总之,不管是平台还是品牌,都在推行着虚拟主播带货,他们的举措也预示着,虚拟主播正在成为直播行业的新趋势。
三、互联网巨头齐聚虚拟数字赛道#
作为永不停歇的追风者,互联网巨头们这一次又盯上了同一个风口,纷纷入局虚拟数字行业。
去年7月,字节跳动曾全资入股了拥有虚拟偶像团体A-SOUL著作权的公司,在今年1月时又对虚拟人“李未可”所属的公司进行了首轮融资。除此之外,字节还收购了VR创业公司Pico,布局AI虚拟交互的上下游。
今年4月,淘宝在淘宝直播MCN机构季度会议上,公布了2022年直播营销的三大发力方向,其中虚拟主播和3D场景成为打造直播增量市场的平台新驱力。
紧接着在7月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,百度发布了“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直播平台”,将聚焦电商直播、品牌营销、互动娱乐等领域,实现超写实数字人24小时纯AI直播。此前百度就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数字人,包括国内首个可交互虚拟偶像“度晓晓”、“希加加”、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和央视网数字人小C等。
量子位数据显示,我国数字人行业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2703亿元,其中以虚拟偶像为代表的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市场核心规模可达到1750亿,并且有望向电商、直播、营销等领域进一步渗透。
虚拟数字人无疑成为了互联网的新风口。
对于大厂商来说,交互性和创造力强的虚拟数字人可以被赋予实用的“多重身份”,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,可以突破物理材料的限制,进行更生动的展示。
就像百度的“杜潇潇”,既可以是创作艺术的画家,也可以是挑战高考命题作文的作家,也可以是作曲发MV的虚拟偶像。 而“日嘎嘎”不仅拍摄了麦当劳的新品广告,还登上了我国第一艘数字载人飞船。
目前,虚拟数字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,但要成功实现,大厂商还需要攻克很多技术和产品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