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压谷歌、微软,阿里云再次让世界瞩目
大石电商【电商运营专家】9月2日消息,在荷兰举行的SIGCOMM大会公布了55篇全球顶级学术成果,阿里云成为这次大会的最大赢家,共有6篇高质量论文被主会收录,占总数10%以上,创下了国内企业在SIGCOMM 顶会50多年历史上的最好成绩!
我们先来介绍一下SIGCOMM。
SIGCOMM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国际权威A类顶级学术会议,就算在很多专业学者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。众所周知,收入SIGCOMM的论文以高质量著称于世,全世界最顶尖的网络研究者都把在SIGCOMM上发表论文视为一种荣誉。
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SIGCOMM的论文一直被西方垄断着,2019年之前SIGCOMM近50年的历史中,中国大陆那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,也只有10几篇论文入围,平均三年左右才有一篇论文入选,难度并不亚于诺贝尔奖!
转变发生在2019年,这一年,阿里云的论文第一次入选SIGCOMM。接下来,阿里云连续4年总计有16篇论文入选SIGCOMM,几乎是凭一己之力,用4年的时间走过了全国所有科研机构50年走过的路!
今年,在阿里云的“完美表现”下,谷歌、微软等科技巨头也相形见绌,不得不将今年入选论文最多的科技公司拱手让给阿里云。
据了解,本次阿里云入选的论文集中在网络技术的云场景应用。 例如,阿里云下一代高性能RDMA网络协议Solar用于提升阿里云块存储的效率。
云存储有多重要? 在大数据时代,数据是工业之油,而云存储要做的就是让企业不至于用尽石油。
例如。
2021年3月,法国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OVHcloud的机房起火,超过350万个网站中断。 同年7月郑州洪灾中,郑州大学某医院因水灾停电,医院启动远程灾备机制。 ,仅用了15分钟就将核心业务紧急切换至东区核心机房,保障了其他两个校区的正常运行。
异地容灾机制是阿里云存储的一项基础功能。
阿里云下一代Solar可以将阿里云块存储的IO延迟降低20-69%,单CPU核心吞吐量提升78%。
随着更多科研成果的应用,阿里云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其实,这已经不是阿里云第一次“惊艳世界”了。
很多人第一次真正认识阿里云,是在2021年底。这年12月15日,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经全面评估包括亚马逊、微软、阿里巴巴、谷歌、IBM和Oracle等在内的全球顶级云厂商整体能力后,发布了最新的报告。最终,阿里云IaaS基础设施能力拿下全球第一。
在计算、存储、网络、安全四项核心评比中,阿里云全部获得最高分,做到了全球第一。
Gartner的权威性,不用我们多说了?通俗地说,它就是科技圈的奥斯卡奖,能在Gartner的评比中获得全球第一,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。
阿里云取得这样的成绩,殊为不易。
要知道,2009年之前,包括大型央企在内的所有国内企业,甚至阿里巴巴自己,使用的都是以IOE为代表的国外数据库和系统,这也意味着国内企业的所有经济数据在国外高科技企业眼中“祼露无遗”,不仅尴尬,而且非常不安全。
有鉴于此,2009年,刚成立不久的阿里云喊出了“去IOE”的口号,在包括其他BAT大佬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自研云计算的未知征途中。
其实,不光是国内BAT大佬,传统数据库巨头甲骨文CEO埃里森在听说阿里云要做看上去虚无缥缈的云计算时,一脸不屑的提前得出结论:“云计算就是一派胡言,只是一个愚蠢的概念”。
十年过去了,阿里巴巴早就抛弃了传统的甲骨文数据库,实现了整体将阿里巴巴系统迁移到云上,还将云数据库开放全球企业,也用事实证明了谁更有远见。
十年饮冰,热血未凉。十多年后回头再看,阿里云这棵当年被很多人认为长不大的小树苗,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:如今,阿里云不仅做到了亚太第一,还跻身世界前三,在一些核心技术上,已经具备比肩世界顶尖技术的能力。
此前,美国科技网站CRN曾预言,未来,亚马逊和微软的最大对手将会是阿里云;在去年欧洲的Gaia-x云峰会上,一些西方人士甚至称阿里云提供的技术“有悖欧洲建立值得信赖的数字主权”。
所有这些都说明:在阿里云这么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,一些西方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压力。
有压力,这就对了!
现在回头来看,阿里云成为SIGCOMM论文数量最多的企业并不是偶然的,而是中国科技出征战略带来的必然结果,为什么这样说?
我们来看一组数据:尽管之前中国每年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一,但是论文质量一直被人诟病;近几年,随着中国科技出征战略的提出,国内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。日本某专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:目前全球被引述最多的前1%论文中,中国人的研究占了27.2%,力压美国成为世界第一。
因此,阿里云因为中国科技远征的时代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,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。
同样,从实验室发展出来的科研成果,最终也必须回到促进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来。
我们看到,今天,阿里云飞天系统不仅在双11、春运等大规模流量高峰场景进行了测试,而且通过不断演进迭代,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。 产品本身。
在中国,超过60%的A股上市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的技术和服务,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、一汽集团、新华保险等行业巨头。
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,阿里云战胜了全球所有对手,带来了百年奥运史上的第一场“云奥运”。 借助新技术升级,阿里云打破了传统IT系统的技术局限,为全球数十亿观众带来了4K高清、超过6000小时的精彩直播。
海外方面,自2014年出海以来,阿里云在全球25个地区运营80个可用区,付费客户超过400万,市场规模三年增长10倍以上。 尤其是在亚太地区,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。 这说明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技术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。
根据Gartner今年5月的最新数据,在全球云计算领域,排名前6位的云厂商中有3家在美国,3家在中国。
甚至在十多年前,我们都无法想象中国科技公司能够走在世界科技前沿,在技术和市场层面与世界科技巨头竞争。 如今,包括阿里云在内的本土企业凭借多年培养的肌肉,实现了科技与学术的双向远征,成为改写世界科技版图的重要力量。
坚持住,我们能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