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寨马云带货,月入4000万,不敢相信!
马云的模仿者,月带货4000万
01
当真正的马云消失时,一个山寨马云在直播间。
今年以来,一位名叫“JV马总”的抖音网红因为长得像马云而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大众视野。
从视频中可以看出,JV总裁马云真的很像马云,有些角度甚至太假,以至于很多粉丝在评论中留言:“你真的是马云吗?”
更离谱的是,自2019年5月首支短视频发布以来,仍有人在争论合资公司总裁马云是不是真的马云,观众们一直在收集证据证明“马云”。 “将军”是真正的马云。
对于这个问题,JV马总本人从未给出过正面回应,但正是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,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,想点进视频和直播一看究竟。目前,JV马总已拥有1400多万粉丝,获赞数7000多万。
当然,光靠长得像马云是火不了多久的,JV马总的视频内容才是其维持热度的关键。
视频中,JV马总总是以“霸道总裁”的形象示人,并在言谈举止上有意识地向马云靠近。比如他会故作深沉地谈退休后的打算,也会用“我不喜欢钱,对钱不感兴趣”等马云的名言作为视频文案,逐渐建立起一个老板的人设。
围绕这个人设,JV马总拍摄了一系列带剧情的视频,比如“我和助理的日常”系列就是职场关系题材的恶搞视频。可以看出,这些视频的剧情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,背后很可能有专业的团队运营。
优质的内容,带来的是更有价值的流量。如今JV马总的视频评论底下,已不仅仅是关于其真实身份的讨论了,更多的则是关于剧情、主题、道具的讨论,JV马总俨然打出了自己的IP。
而在个人IP背后,则是极富潜力的商业价值。灰豚数据显示,近一个月的直播中,JV马总的带货销售额高达4500多万,场均销量5.9万。商品品类也是五花八门,包括美妆个护、美食饮品、日用百货等等。
以前我们总觉得,这些山寨明星不过是“图一乐”罢了,但到了带货直播间才发现,他们的商业价值竟然不输一些低线明星,带货的潜力更是逼近头部主播。
02
被低估的“山寨明星”
从演艺圈诞生的那天起,各路名人的模仿者便层出不穷,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。这群模仿者,也被网民们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——山寨明星。
山寨刘翔、山寨周杰伦、山寨刘德华……凭借和明星本人较高的相似度,山寨明星轻而易举地在网上走红,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人气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流量。
至于如何利用这些流量,不同的山寨明星选择两条不同的路。
第一种,是将这些流量作为打进娱乐圈的跳板,开启自己的演艺事业。他们很清楚,蹭热度只能红一时,不能红一世,硬实力才是长期饭碗。比如“山寨周润发”文祥就苦练演技,成为《让子弹飞》中周润发的替身,顺利“转正”。
当然,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长期的眼光,因此他们选择了第二种路线:接商演,赚快钱。很多在县城里的公司年会、地产开盘、开幕剪彩活动都喜欢找山寨明星来活跃气氛,出场费基本上万元起步。只要包装得当,效果并不比明星本人差多少,成本却低得多。
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这些山寨明星开始纷纷转战短视频,以引流商务合作作为主要变现手段,直播打赏作为次要变现手段。有业内人士了解过,山寨明星做广告植入的推广费在5000-30000元左右,还需要付15%左右的佣金返点,视相似度和粉丝数波动。
而这些变现手段,相比直播带货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以20%的行业平均抽佣比例,以及50%的实际下单比例计算,4000万的销售额主播至少能拿到400万,税后仍有200万左右,接商务合作一年可能都达不到这个数字。
直播正在成为山寨明星流量变现的新方式。 他们的商业价值也在直播间凸显。
03
真正的明星是最大的赢家
所谓素人看热闹,专家看门道,通过假明星进入直播间,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。
首先,明星在直播带货领域仍有很强的“买量”号召力。 山寨明星只能算是真明星的“剩菜”。 就算是山寨明星也能大赚一笔,何况真正的明星。 比如,7月28日至8月16日,汪峰在抖音进行了7场带货直播,总销售额1675万元。
近年来,国内影视娱乐行业的低迷,让明星们不得不放下身段,寻找新的赚钱方式。 门槛低、天花板高的直播行业无疑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。 职业主播也将面临众多强敌。
其次,线下流量向线上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。 过去,山寨明星经常或活跃在各种派对庆典上,而现在短视频和直播是他们的落脚点。 这说明,传统线下流量变现的效率远不及线上,很多传统行业走向线上已经迫在眉睫。
比如现在的节目直播,其实和之前的街头表演是一样的,但是网络已经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上限,以后这样的例子会越来越多。
最后,直播间的“28法则”,依然是永恒不变的真理。 之前薇娅和李佳琦倒下的时候,很多人以为空置的市场会被腰部主播填补,中小主播的情况也会好转。
但事实证明,这些空置的市场最终被名人占据。 品牌和商家更看重主播的名气和变现能力,而不是所谓的专业。 在直播带货领域,仍难以靠硬实力实现阶级转型。
很长一段时间,80%的订单都会牢牢地掌握在这20%的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