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内,黄光裕要让国美重回巅峰

1.黄光裕又要了三年时间


黄光裕坦然承认失败后,国美慢下了脚步。

8月22日一早,国美零售终于在港交所复牌。股价一度上涨3%,随后又在两分钟内暴跌13%。剧烈波动的股价,更是触发了市调机制进入冷静期。

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景象,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。

一是在8月19日晚,国美官微发布了黄光裕的《致国美朋友们的一封信》。

信中,黄光裕承认了先前“18个月让国美恢复原有市场地位”过于不切实际。并表示会坦然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批评,“将积极听取、认真检讨、持续校正战略和实施路径,少走弯路”。

对于未来,国美决定聚焦主业,将非关联或亏损业务从上市公司中予以剥离、出售或停止发展。并重新设立“1+1+1”的三年战略发展目标:在2023年实现较高盈利并达到以往较高水平,2024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,2025年明显超越历史最好水平。

相比18个月的目标,三年计划已经宽松了许多。但是细分的三个阶段,还是都有着很高的挑战性。以2023年的目标为例,这几年国美的归母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虽然亏损状况有收窄趋势,但想要在这两年扭亏为盈,并实现“较高盈利”还是有一定难度。

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市场仍旧对国美持怀疑态度。

第二个原因是同样在19日,国美披露了导致停牌的重大收购事项。国美零售计划收购黄光裕全资持有的鹏融地产(海外)有限公司全部股权,并获得其主要资产“国美商都”和“湘江玖号”物业。

据悉,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国美商都,总建筑面积52.46万平方米。国美计划在该物业8层高的购物中心内,容纳约300间全品类电器及电子消费品制造商。通过家电、家居、家装等板块的糅合,强化消费者体验,形成由下而上的全场景互联。

位于湖南长沙的湘江玖号,总建筑面积13.05万平方米。将成为国美的城市综合展示体验中心及品牌宣传地,目的同样是为了打通线上和线下。

虽然此项收购的最终估值还未确定,但国美预计以发行股份的方式,结算部分或全部代价。也就是说,收购事项完成后,黄光裕将进一步巩固其对于国美的掌控力度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涉案的两处物业,在黄光裕刚回来时,已经以20年的出租使用权投资国美零售。 如今公司突然“转租为售”,又未透露此前持股如何处理,难免让部分投资者心存疑虑。

不过不得不承认,完全买下这两个楼盘,对于国美零售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。 一方面,实物资产的注入可以大大提高国美的资产充足率,增加未来的融资能力; 另一方面,国美现在已经决定专注主业,线下体验中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 完全买下这两个物业后,国美还能有更多的经营空间和试水机会。

同时从这一举动也可看出,国美这次是真的下定决心,想要来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2.国美亲自出手,推翻一年努力
自去年2月黄光裕归来后,国美一度陷入拖欠供应商货款、大幅裁员、欠薪等传闻。其股价更是从当时巅峰的2.38港元一路下跌,现今更是不足当时的十分之一。

黄光裕付出的心血也是有目共睹的,此前有媒体报道称,黄光裕每天中午到达公司,工作到凌晨2-4点方才离开。而且他手下的国美,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更是大动作频频。从“真快乐”到“打扮家”,再到进军元宇宙的豪言。无处不透露着国美急迫的心情。

然而如今,国美终于狠下心来,要将这些未显成效的努力亲自推翻。

公开信中,黄光裕强调国美未来的战略是“聚焦聚焦再聚焦,蛰伏蛰伏再蛰伏”。往后的国美,将聚焦主业,甩掉包袱,轻装上阵。

所谓主营业务,自然是垂直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零售。 国美的愿景框架包括五种盈利模式:展示(线下精品体验)、销售(线上线下全渠道自营+共享供应链)、家电产品综合解决方案、泛家电延伸产品和价值 - 附加服务。 .

除此之外,非关联或亏损业务将被剥离上市公司主体,或直接被切断。 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“真幸福”业务。 国美在公告中特别提到,“将逐步减少对真幸福等高成本业务的投入”。

2021年初正式改版上线的“真开心”APP,是国美迈向“娱乐营销”的标志,对其寄予厚望。 在真幸福中,用户可以看到内容分享社区、短视频、直播、比赛名单、全品类购物等各个版块,就像“抖音”、“小红书”和“淘宝”一样。 收藏。

前期,国美在《真幸福》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甚至聘请了百度前副总裁向海龙担任项目负责人。 但国美作为后来者,想要从已经站稳脚跟的巨头那里分一杯羹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 随着今年5月向海龙的辞职,“真高兴”很难再有新的突破。

此外,国美重金押注的另一个项目是“装扮”。 在国美最初的设想中,家装与家电的契合度很高,利润也非常可观。 如果家装业务能够顺利整合,无疑将大大增加国美的规模。

但事实上,互联网家装一直是一个“雷区”。虽然负责整合的平台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,但也十分有限,毕竟家装也需要考虑住宅的地理因素。此外,家装虽然客单价高,但复购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,如果没有足够的流量,很难从中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。

更加关键的是,家装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,且商家质量良莠不齐。平台既要考虑缓和竞争关系,又要加大审核的投入,否则很容易同时得罪商家和消费者。

今年7月,“打扮家”传出全线业务暂停的消息。更是有媒体报道,多位打扮家员工被欠薪超三个月。公开信中,黄光裕也提到“对从上市公司剥离的项目和资产,将按照‘家·生活’战略布局,依托集团旗下其它资本平台进行聚焦重组和快速务实推进”可以预见的是,作为“家·生活”业务的一部分,打扮家也会走向这样的结局。

过去一年里,被国美寄予厚望的“真快乐”和“打扮家”都相继折戟,至于“元宇宙”的设想,更是不知还有没有下文。如今决定聚焦主业以后,留给国美试错的时间将越来越少。

3.回归垂类后,线下店成国美最大希望
每日优鲜和寺库的跑路传闻还未平息,如今的国美选择回到“垂类”的道路上,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?

互联网流量红利不再以后,各头部平台源于流量焦虑,都开始了“无边界扩张”之路,国美也曾是其中的一员。但苏宁就像是国美的一面镜子,早已预示了家电行业扩张之路的艰难。

回归垂类的国美,相比其它平台的优势,无疑就是它的4000多家门店。买家电,无论是功能还是尺寸等等,都需要顾客亲自体验。放眼整个行业,即使是京东也在大量投入到线下店之中。

22日上午,在国美举行的投资者沟通会上,管理层也花了不少时间解释了未来国美门店的布局。 按照国美的规划,线下门店将是其打造全新盈利模式的大本营。 到2021年,国美一半的门店将保持盈利。 在优化30-35%的亏损门店后,国美线下门店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。

加上所售商品品类的调整和供应链的升级,国美的毛利水平也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如果国美的“回归”能达到预期效果,无疑将成为垂直电商的标杆。

然而,现在国美面前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。 2020年,拼多多和京东认购的3亿美元可转债即将到期,转股价格分别为1.215港元和1.255港元。

如果国美不能在此期间将股价提升至 1.2 港元以上,势必要背负巨额债务。 对于现在的国美来说,这显然会让事情变得更糟。

截至发稿,国美零售香港股价为0.232港元,较今日最高点0.31港元下跌近25%。

 

本文《三年内,黄光裕要让国美重回巅峰》不代表大石电商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