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团一日蒸发千亿市值,王兴最担心的事发生了

1.王兴的预言恐要成真


一则谣言,让美团重新自我估值。

8月16日,据路透社报道,腾讯计划出售美团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权,近几个月来一直在与财务顾问接触,研究如何执行可能的大规模出售美团股份的计划。“如果市场条件合适,腾讯有望在今年内开始出售”。

要知道,腾讯持有的可是美团17%的股份,总值约240亿美元。如果消息属实,对于美团的影响难以估量。

报道传出后,瞬间引爆二级市场。对此,腾讯方面第一时间的表态是“不予置评”。模棱两可的回应未能平复投资人的恐惧,资本市场持续震动。16日当天,美团港股股价从180.9港元暴跌9%至164.5港元,相当于蒸发了近千亿市值。

直到16日晚间,腾讯集团公关总监张军才作出回应。他在社交平台否认了腾讯清仓美团的传闻,并且称:“这家外媒好像不是第一次乱传中国企业的消息了。路透社这个表现,可一点不像严肃媒体的作风啊”。

此番回应过后,市场情绪才逐渐开始平复,美团的股价也开始了反弹。8月17日开盘时,美团股价回升3%,并有继续恢复的趋势。

虽然已被证实为谣言,虚惊一场,但资本市场对于美团的态度还是很值得玩味。假设腾讯真的减持美团,要么是其自身降本增效、聚焦业务的需求,要么是美团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。资本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举抛售美团股票,说明其对于美团的市场认可度产生了动摇。

自从2019年的首次盈利之后,美团很快就又陷回了亏损之中。2021年美团净亏损235亿元,而前两年其总净利润也不过近70亿元。也就是说,美团的盈利能力远不足以填补持续的亏损。

财报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,美团再次净亏损57.6亿元。经调整后,也仍有35.9亿元的净亏损。虽然营收一直在增长,但长期亏损很容易让美团失去投资人的耐心和信心。

回想去年下半年,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曾对内表示,要以三年融不到新钱的预期来为未来做准备。

今年3月,王兴于内部会议中再次引申了这一极端假设。大意是说,如果未来三年,美团没有任何收入,企业依然要维持运行,现金流情况会是怎样?

如今腾讯清仓的谣言,再度强化了这一极端假设的现实可能性。如果传言成真,美团不仅要面临市值大幅缩水的局面,更有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引入新的融资。

同样严重的是,当前的美团,还面临着自身的严峻考验。

2.内外交困,美团面对重大抉择

早在此次传言之前,美团已多次被大额抛售股票。

比如红杉资本的沈南鹏,自2019年美团上市以来,已减持美团近20次,总套现金额超300亿港元。曾经的红杉资本,还是美团A轮融资的唯一出资方,后续更是参与了美团B、C、E、F等多轮融资。

今年4月底,沈南鹏连续减持后的美团,股价在几天内下滑近5%。好在后续又逐步回升。对于沈南鹏的减持,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,一方面是宏观上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支持力度正在下降,另一方面是美团尚未实现盈利。

2020年5月,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也减持200万股,合计套现2.74亿港元。今年4月,王慧文又减持74万股。

甚至在今年6月,王兴本人也连续四次减持共12.6万股美团股票,套现约2500万港元。当然,和沈南鹏、王慧文相比,王兴减持的数量微不足道。而且他套现获得的资金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,对于美团的社会声誉还有着一定帮助。

美团频遭减持背后,虽然也有着投资人自身的因素,但无法否认的是,“不赚钱”一直是美团的痛点。

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美团现在的主要收入构成为餐饮外卖、到店酒旅、新业务及其它。三者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52.21%、16.47%和31.32%。

其中,外卖本季度实现利润15.77亿元,同比增长41.3%; 自有酒店实现利润34.74亿元,同比增长26.4%。 可以说,美团的主营业务一直保持在稳定盈利的水平。 但坏消息是,新业务及其他板块亏损90.25亿元,同比增长12.2%。

话虽如此,将美团的整体亏损归咎于新业务并不为过。 美团对此的解释是:“是因为我们在商品零售业务等新业务上的持续投入,以满足消费者在各种消费场景下的需求。” 这样的解释是否能被投资者理解,暂且不提,但美团整体调整后的净亏损仅为36亿元。 如果不是新业务,它本可以取得高额利润。

长期以来,王兴一直在美团践行自己的“无国界”愿景。 他曾说:“一切都没有简单的界限,所以我认为你不必给自己设限。只要核心明确——我们服务谁?我们服务什么?我们会继续尝试 各种业务。”

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,美团长期处于亏损状态。 就算有利润,也只是昙花一现。 或许王兴和他的美团有耐心走长线路线,但一传而动的资本市场显然对美团信心不大。

如今,美团面前的问题显而易见。 就像一开始王兴的极端假设,如果真的到了没有融资的地步,美团又怎么能“安然无恙”呢?

当时的美团管理层,总结出了2022年的三个关键命题:确保现金流安全,追求盈利性增长,以及系统性降本增效。其中涉及方法论的,无非是“保现金流”和“降本增效”。

3.改革成效未显,美团等一次自证

美团降本增效的第一步,自然是从新业务下手。

今年以来,美团优选已陆续撤出位于西北的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四省以及北京等地;美团买菜暂停了在苏州的开城计划;快驴进货在多个城市关停服务……不久之前,美团单车骑行卡涨价50%的消息更是传得沸沸扬扬。

除了外部的业务收缩、增加盈利之外,美团内部也进行了多轮改革。据“晚点LatePost”报道,今年上半年,美团更新了出差管理规定。出差审批更加严格的情况下,机票标准也被降低。甚至周末和节假日的出差补助也被取消。

3月,美团还制定了人员缩编标准。 首当其冲的事业群,出租车、精选、买菜和快驴事业部,整体裁员10%-20%。 就连美团平台也“优化”了7%的员工。

至于现金流的保障,目前还没有效果。 2021年,由于新业务的持续烧钱,以及支持零售业务发展供应链和用户激励的投入,美团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净额将达到40亿元。 上年净现金流近85亿元。

今年一季度,美团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流出113亿元。 美团对此的解释是,受季节性因素和疫情影响,“因商户结账净流出、外卖配送相关费用支付、商户网络营销服务预付款现金流入减少,为 以及本季度的年终奖金发放”。

战略是一回事,现实是另一回事。 如果美团未来不能及时阻止巨额现金流的流出,那么所有关于抗风险能力的假设都将是一句空话。 值得一提的是,截至发稿,美团股价仍在170港元附近徘徊,短期内似乎难以回到15日的180港元报价。

按照美团过往习惯,2022年半年报预计月底出炉。 届时,美团能否掌控现金流,是否有能力面对王兴的极端假设,一切都将揭晓。

 

本文《美团一日蒸发千亿市值,王兴最担心的事发生了》不代表大石电商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